最後更新日期: 2022-02-03
還記得我第一次接觸股票時,我開始試著看股市的新聞,看了30分鐘,腦袋的容量就快過載燒掉了,一堆專業術語,讓人有看沒有懂。
上網查名詞解釋時,發現很多文章中的解釋裡還夾雜著另一個看不懂的名詞,那時我的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這些專業名詞解釋裡面還夾雜著一堆專業名詞,這樣對投資新手們根本沒有幫助”。
如果今天你是想嘗試接觸股票的新手,那這篇文章應該可以解決你對大部分名詞解釋的疑問,這篇文章我會解釋大部分會出現在新聞及文章中的名詞,股票的名詞會再詳細一些,畢竟許多新手第一次碰的金融商品就是股票,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新手們未來在閱讀相關書籍及文章能更容易。
內容目錄
各種金融商品
這邊會用簡單的方式介紹一下大部分常見的金融商品,但不討論權證及選擇權,因為對於投資新手們這兩項金融商品有點複雜。
1. 證券:一種表示擁有財產的證明,持有者可以依據這個證明財產的所有權,Ex.股票、債券等。
2. 股票:公司為了要跟大眾籌資,因此出錢的投資人就可以得到一張證明,這個證明就是股票。Ex.台積電發行股票,有意投資的人就可以去購買成為台積電的投資人。
3. 債券:機構為了跟大眾借錢而發行,會在約定的時間支付利息,並且到期時會償還本金。
4. 期貨(期貨合約):一種跨時間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透過簽訂合約,同意在約定的時間、價格與其他交易條件,交收指定數量的現貨。
Ex.假設現在雞肉一斤50元,連鎖雞排店的老闆小明認為1年後雞肉的價格可能會到一斤100元,為了避免花費太多成本購買雞肉,小明就跟養雞場簽訂合約,約定1年後仍然以1斤50元的價格賣給小明,這就是期貨的基本概念。在這個例子中,雞肉就是現貨,而雙方簽訂的合約就是期貨。
5. 外匯(外匯保證金):因為匯率會漲跌,所以透過交易不同國家的幣種來賺取價差。
Ex.美金跌到1美金等於27台幣,這時候小明用27萬台幣兌換成1萬美元,等到1 年後1美金等於30台幣時,小明就可以把1萬美元再兌換成30萬台幣,這樣小明就賺了3萬台幣。
6. 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是這幾年出現的新興市場,由區塊煉技術延伸出的貨幣,跟外匯有點像,目前主流貨幣為比特幣(BTC)及乙太幣(ETH)。
各種金融商品都常見的名詞
1. 行情:某個金融商品上漲或是下跌的情況
2. 交易:雙方買賣的過程。
3. 成交:完成買賣。
4. 進場:進入市場做交易。
5. 出場:離開市場結束交易。
6. 交易所:金融市場中作為交易期貨、外匯、證券等的平台。
7. 證券商(券商):提供證券買賣服務的機構。
8. 外匯經紀商:代表散戶買入和賣出貨幣的公司,通常散戶可以通過外匯交易平台進行操作。
9. 法人:公司或機構,可以向自然人一樣擁有財產或負擔義務
10. 三大法人:外資、投信、自營商
- 外資:國外的投資機構
- 投信:國內的證券公司。
- 自營商:國內公司內部的投資部門
12. 股東:持有股票的投資人,當持有數量達一定比例時就是大股東。
13. 多頭:指目前市場(ex.台股)上大部分的商品或標的(ex.台積電、聯電、鴻海)都是呈現上漲的情況,如果要形容市場很火熱、狂上漲就會說”大多頭”,像是2020年的股票市場,從3月開始瘋狂上漲,許多新聞就會說這是大多頭。
14. 空頭:與多頭相反,指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商品或標的都呈現下跌的情況。
15. 牛市:多頭的另一種說法,股票市場上漲如同被牛角往上頂一樣,主要是歐美國家會使用。
16. 熊市:空頭的另一種說法,股票市場下跌如同熊掌往下拍擊一樣,主要是歐美國家會使用。
17. 做多及多方:以股票為例,就是只買了許多股票,希望價格往上漲後在市場上賣掉來賺取價差,這些人的行為就是做多,而這些人又稱為多方。
18. 做空及空方:以股票為例,利用借股票的方式在市場上賣掉,等價格下跌後再買回來,以此賺價差的人會希望價格往下跌,這些人的行為就是做空,而這些人又稱為空方。
19. 散戶:資金較少的交易者,一般民眾大部分都是散戶。
20. 大戶:資金龐大的交易者,許多公司法人或者富豪都屬於大戶。
21. 部位:大部分指手上買的期貨、權證及選擇權,但也可以指手上目前買的證券,有時候不單指單一市場,可能同時有多種不同的金融商品。Ex.我手上的多方部位有2張台積電股票,空方部位為一口做空的台積電期貨。
22. 倉位:跟部位的意思很像,多用在期貨及選擇權。
23. 平倉:將持有的部位或倉位出清。
24. 保證金:在券商、經紀商或是交易所中開一個帳戶,並將一定的金額放入這個帳戶中,以便於進行信用交易,如期貨、外匯保證金等。
25. 加權指數:一個能反映台灣市場中1000多檔股票的漲跌的數字。
26. 大盤:在台灣通常指台灣的加權指數的行情。
27. 道瓊指數(DJIA):道瓊工業指數,如同加權指數一樣,可以反映美國30間大公司漲跌的一個數字。
28. 標普指數(S&P 500):標準普爾500指數,反映美國500家大公司漲跌的一個數字
29. 納斯達克指數(NASDAQ):反映納斯達克交易所內所有股票漲跌的一個數字,超過3000個公司。
30. 費城半導體指數(SOX):簡稱費辦指數,反映30間大公司漲跌的數字,不同於道瓊,費半由主要從事半導體領域的公司所組成。
31. 開盤與收盤:交易時間開始與結束。
32. 開盤價:通常指某種商品或證券在證券交易所交易日開始買賣後的第一筆成交金額。
33. 收盤價:通常指某種商品或證券在證券交易所交易日開始買賣後的最後一筆成交金額。
34. K線:又稱K棒,由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形成的一個蠟燭圖形,如果收盤價比開盤價高那K棒就會是紅色(又稱紅K),收盤價比開盤價低,K棒就會是綠色(又稱黑K)。(如下圖)
PS.台灣K棒代表的顏色跟國際上相反,主要是因為在台灣文化中紅色代表吉利,而在國際上紅色代表警示,就像煞車燈一樣。
35. 跳空:當一根K棒的開盤價比前一根的最高價還要高就稱為往上跳空;反之,開盤價比前一根K棒的最低價還要低很多就稱為往下跳空。(如下圖為往上跳空)

36. 嘎空:空方做空一檔股票,結果這檔股票反而因為某些原因一直往上漲,使的空方做空失敗。
37. 多殺多:一檔股票中做多的人因為股價下跌跌到停損區或其他原因決定趕快賣出股票,而其他人看到一堆人在賣這檔股票,就會恐慌所以越賣越便宜,股價也就不斷下殺。
38. 熔斷:當價格波動的幅度很大,尤其是下跌時,會暫停交易一段時間的機制,這是為了不讓市場上的恐慌快速蔓延。
39. 國安基金:當市場行情大幅度下跌時,政府會利用資金進場以維持市場的穩定。
40. 盤整:當價格在兩個價格區間不斷的上下震動就稱為盤整。(如下圖)
金融商品的單位
1. 不同標的的股票:檔,Ex.小明手上握有兩檔股票,台積電及鴻海。
2. 股票:股(Share)和張,在台灣,1張股票=1000股。在美股市場中只以”股”為單位。
3. 期貨:口(Lot),交易的最低單位為1口,想交易1口期貨必須依據不同的商品給券商或交易所不同的保證金來進行交易。
4. 外匯:手(Lot),1手(one standard lot)指的是單位10萬的基礎貨幣,交易的最低單位依據不同的經紀商可以來到0.01手。
5. 虛擬貨幣:顆,最低的交易單位會依據不同的幣種而有所不同,例如你可以在交易所上交易0.0001顆比特幣也可以交易0.01或1顆比特幣。

股票常見的名詞
1. 漲停與跌停:台灣股票有漲跌10%的價格限制,一檔股票的價格如果漲了10%就稱為漲停,反之如果跌10%則稱為跌停。如果成交的價格一直停在漲停或是跌停,就稱為鎖漲停或鎖跌停。
2. 零股:台灣以前股票只能一張一張買,現在可以進行一股一股的買賣,稱為零股交易。
3. 減資:減少公司的資本額,使流通的總股數變少。
4. 增資:增加公司的資本額,使流通的總股數變多。
5. 融資:買股票的錢有60%是跟券商借的,必須支付利息。
6. 融券:跟券商借股票並且丟到市場上,必須支付90%的保證金給券商。
7. 回補:如果今天你用融券的方式賣股票,那當你在市場上買股票還給券商的動作就叫回補。
8. 斷頭:如果你今天用融資買股票,股票跌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券商會要求你補繳費用,如果你沒補繳,券商就會自動將你的股票賣出,這就叫斷頭。
9. 沖銷:將手上持有的股票賣出,或是回補先前融券賣出的股票。
10. 當沖:當天沖銷,在當天交易開始時買入,在當天交易結束時賣出。
11. 盈餘:就是營業額(總收入)減掉總成本的結果。
12. 配股:公司獲利時,用分配股票的方式送給投資人,配股1元表示每一股可獲得0.1股的股票,所以如果你有一張股票就能額外拿到100股。
13. 配息:公司獲利時,用分配現金的方式送給投資人,配息1元表示每一股可獲得1元的現金,所以如果你有一張股票就能額外獲得1000元現金。
14. 除權:由於配股的關係股價必須做調整,這過程就是除權。
15. 除息:由於配息的關係股價必須做調整,這過程就是除息。
16. 攤平:買進某支股票後價格卻不斷往下跌,為了降低手上股票的成本不斷買進,因此跌了又買,買了又跌,這過程就是攤平。
17. 被套住、住套房:投資人買進股票後價格往下掉,如果這時止損賣出就會賠錢,因此有些投資人為了不賠錢,寧可等股票的價格回到原本買進的價格再賣出,這過程就是俗稱套住或住套房。

總結
以上大概是新聞上常出現的一些名詞,這邊以較為白話的方式解釋給投資新手們,希望能給新手們在閱讀財經的報章雜誌上能有所幫助。如果有遺漏的歡迎在下方留言給我,我會再補上。未來我也會寫一些理財投資的文章,如果各位有興趣不要忘了追蹤我的FB!